你的孩子未來在團體與社會中會如何被定位呢?數十年來心理學家已經證實,家長的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大幅影響孩子跟別人建立關係、面對問題與把握機會的態度。若能提早察覺到自己無意識中的家庭教養方式,並適時調整,將對孩子的行為表現產生不同的影響。
「核心素養」也是一個人為了要適應現在資訊爆炸的生活及應對未來挑戰時,我們應該要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我們其實更要關注學習到的知識與生活情境的應用程度,透過把知識轉化為實作進而凸顯孩子的全人發展。
其中最大關鍵在於,家長可以設下清楚明確的界限,或許你會對於孩子如何表現有些想像,但控制權仍在於孩子身上。要讓孩子學習自律跟尊重其他人,家長也需要適時提供足夠空間與時間,讓孩子探索自我也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
⭐ 延伸閱讀
影響穩定學習與學業表現的關鍵:情緒力!社會情緒學習推翻教育迷思
兒童閱讀輸入到寫作表達的3個關鍵:閱讀素養能力是核心指標?素養又是什麼?
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掌握這四大秘密原則,落實孩子的正向家庭教養:
▎秘密法則1:建立明確界限,請孩子尊重界限
孩子們相信他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並得到想要的任何東西,他們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往往通過抱怨或發脾氣來表現。 ScreamFree Parenting 的作者兼家庭治療師 Hal Runkel表示,知道有明確界限的孩子會知道如何學習自我調節與尊重規則。
❶ 告訴他們為什麼。你不必向孩子解釋你為什麼期望他們做出某些行為。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明白規則背後簡單的原因,他們就會意識到這些規則不是無理的,反而更有可能遵守規則。例如,告訴他們:「你需要在八點鐘上床睡覺,因為你的身體需要大量睡眠才能保持強壯和健康。」或者「你必須把你的玩具收起來,這樣下次你想玩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
❷ 多多表揚。 Smart Discipline 的作者 Larry J. Koenig 博士指出,無論是鋪床、幫忙擺桌子,還是讓他們的妹妹玩他的積木,針對行為來表揚,能夠強化規則的建立。例如你可以說:「你記得整理床舖的規則真是太好了!當你表現得很好時,我為你感到驕傲!」或者「當你跟我要蠟筆的時候,你用『請問』能給我蠟筆嗎?這樣做得很好喔!」
❸ 家長也要遵守規則。 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是強大的,因此看到家長的行為,會讓孩子們明白,規矩都是平等的,大家都一樣需要遵守。
❹ 培養同理心。如果年幼的孩子因為沒遵守規則而感到難過,不需要馬上安慰他們。感到有點愧疚是學習判斷是非的重要元素。我們可以把這個失誤當作一個教育的機會,家長同理知道孩子不好的感受,我們都會犯錯,但會努力學習下一次如何改善行動。
▎秘密法則2: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表現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感到沮喪和無能為力。《培養自律的孩子》作者指出,當你為孩子們提供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方法時,他們會表現得更好,因為他們會選擇用你給的方法照顧自己,而不會在每次遇到挑戰時,都對你尖叫或用肢體表現。
❶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有些華人家長傾向幫孩子做決定,但孩子需要機會去學習做出選擇。比如一開始可以給簡單的問題,「你想穿A衣服還是B衣服?」一旦孩子能夠自己處理這些小決定,就再接著進入下一階段。
例如,如果孩子在打架,不是大喊「不行這樣!」,在緩和他們情緒後反問,「再重來一次,你能怎麼用不同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或許孩子提出的解決方案會讓你感到意外或驚訝,卻同時也是給他們自省的機會,在每一次做出選擇前,都能先察覺並想過一遍,再做出行動。
❷ 鼓勵「嘗試,再嘗試」的態度。 家長直接幫孩子做所有事情都要快得多,但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沒有你干預的情況下練習嘗試,並取得成功。簡單居家可以從寫作業或收拾房間開始,在孩子往後的人生裡也會有許多挑戰,透過簡單的練習能讓他們培養起願意先嘗試的態度。
❸ 讓他們自己想清楚。提供孩子挑戰自己尋找答案,此舉能進一步擴展孩子的認知能力。例如,當孩子問關於如何做某事的問題時,與其直接給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問題代替回答,「你認為應該做什麼?」這樣的回應最終會讓他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信心。
▎秘密法則3:幫助孩子培養耐心
沒有人喜歡等待,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從發育和神經方面來看,這很困難。孩子們透過滿足他們的需求作為生存策略,而這也是為什麼家長在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教導耐心。你希望孩子能夠容忍不耐煩的感覺,而通常這種感受都是不愉快的,所以他們在面對這種感覺時,不會立即以行為表現或衝動行事。學會讓你的孩子感受等待的不愉快,因為這是社會化後必經的學習能力之一。
❶ 教導他們學會感受。蹣跚學步的孩子無法表達他們不得不等待的挫敗感,但你可以通過標記他們的情緒並在他們表現出耐心時給予表揚來提供幫助。如果您的學齡前兒童必須等待輪到他,您可能會說:“我知道站在這裡很難。但你做得非常好。你很有耐心,這很好!” “當你確認你的孩子在某事上的掙扎時,他更有可能會更加努力,”布魯克斯博士說。
❷ 參與需要耐心的活動。在現代數位環境的影響下,孩子只需要即時按下按鈕就會跑出結果的高科技工具,可以在休閒時間鼓勵孩子做一些無法立即見效的活動,例如閱讀、積木和解謎,或種植植物並觀察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生長。
▎秘密法則4:重視同理心
你有多少次因為孩子拒絕與弟弟妹妹分享玩具而不得不爆炸? 《了解孩子的令人費解的行為》作者Steven E. Curtis 博士表示,孩子誕生下來就相信世界圍繞著他們轉,所以你越早幫助他們了解每個人都有感情和情緒,他們就越不可能做出惹惱或傷害他人的行為。
❶ 表揚孩子的善舉。 ”紐約社區服務的兒童精神病學家麗莎·亞倫 (Lisa Aaron) 指出,最好找到自然的機會來教育孩子同理心,任何時候你的孩子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你可以簡單指出他們的正向行動,例如,如果你看到孩子用毯子蓋住他們的娃娃,可以稱讚他,「你太好了,你的娃娃現在感覺到溫暖,也很舒適。她一定很冷。」用這樣的對話練習,讓孩子體認對方的感受。
❷ 用問題代替解說。同理心很難向孩子解釋,有太多名詞都還聽不太懂,他們傾向把焦點放在聽不懂的字詞上,而非去理解你說的話。但可以試試向他們提出問題,他們就會開始去思考,例如,如果孩子不給他們的朋友和玩具玩耍的機會,可以嘗試問,「如果你不跟朋友分享你的東西時,你認為朋友會有什麼感覺?」
❸ 幫助他們讀懂肢體語言。能夠解讀手勢和面部表情是我們培養同理心的基本方式之一。可以給你的孩子一些暗示,請孩子注意自己和他人分享餅乾樣子,對方是否在微笑,因為這樣的舉動可以讓對方感覺很好。雖然孩子一開始可能不完全理解,但當他們理解後,會被引導注意對方的反應,並能夠更好地覺察到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
總而言之,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教會孩子學會自律。我們沒辦法避免,他們有時候仍會有行為不符合期待的時候,但他們畢竟是孩子,他們每一次做出行動的時候,都是學習的機會,也會在每次的行為後發展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存策略。重點是得肯給予孩子空間與時間去學習和犯錯,在一來一往的問答抓住機會,請孩子特別關注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也盡量給他表達自我的時刻。
參考資料來源:Parents
———————————————————————————————————————————————————————
情緒探索盒內容物:
動物心情日記:AR情緒圖卡50張與AR app下載就可以開始讓孩子練習並探索情緒認知
學會和家長表達需求,共創溝通語言、提升情緒素養,在親子溝通上更為輕鬆!
👉點我購買👈
在2022/10/31前使用專屬優惠代碼【GK008】可享8折優惠
附贈日本Amazon 5星好評實體書籍《讓孩子心智堅強的50句話》
動物心情日記:AR情緒圖卡-介紹影片